【KO黑眼圈】捱夜常食生冷食物易有熊貓眼 中醫解構黑眼圈顏色反映體質
發布時間: 2021/05/25 16:10
黑眼圈,俗稱熊貓眼,是女生們最怕遇到,但偏偏很容易出現的外貌煩惱之一。就算沒熬夜、睡眠充足,起床照鏡時依然會被那對「熊貓眼」嚇怕,隨時讓人老了幾歲,塗多少精華眼霜也於事無補。中醫認為,黑眼圈的形成其實與內在體質有關,與其治標不治本,倒不如徹底了解成因,再對症下藥,消除頑固黑眼圈。
相信不少人都會認為,黑眼圈顧名思義就是黑色,其實這想法未必全對。註冊中醫師羅淑玲解釋,從中醫角度上,黑眼圈的成因大部分都與內在體質有關,大致可分為腎虛、肝鬱、脾虛及外感等4類,如仔細分辨的話,每種體質所誘發的黑眼圈顏色都有不同。
4大類黑眼圈顏色有異
「腎虛體質容易令人聯想到與房事過度有關,但中醫認為腎屬於先天之本,先天稟賦不足、體質偏弱者,或是經常忽視休息,過度耗用身體精力勉強工作及運動等的人,身體在元氣不足時便會向腎臟索取部分能量以作維持身體所需。若情況持續日久,便會導致腎氣虛弱,形成腎虛,其黑眼圈表徵多為範圍較廣,顏色較暗沉偏黑。」羅醫師說。
中醫認為肝臟主管情志,亦是調節體內「氣」的重要臟腑,因此肝鬱型體質人士大多數是生活工作壓力太大、情緒較遏抑及低落所致,在女士中尤為常見。黑眼圈多表現為暗沉偏青色,而氣鬱日久的人甚至會因氣滯導致血行不暢,兩顴或黑眼圈旁會伴有色素沉着的斑點。
鼻敏感可致下眼瞼瘀滯
至於脾虛型人士,多是由於飲食習慣不良,喜歡吃生冷、煎炸、辛辣油膩等食物,或經常飲食過飽,令脾胃消化負擔過重,導致脾虛氣弱。羅醫師說:「這類黑眼圈多表現為暗黃色,可伴見面部油脂分泌較多,亦因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,如脾虛沒恰當調理,會導致氣血不足,面部會失去光澤,面色甚至變得暗黃、蒼白。」
而另一種黑眼圈則常見於體質虛弱型人士,會容易患感冒,或鼻敏感多年也未有得到治療及緩解,羅醫師說這類人的黑眼圈成因,是由於鼻腔黏膜長期腫脹,壓迫鼻周與下眼瞼靜脈,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暢,瘀滯於下眼瞼而引起。
同場加映:【2020檢測】水中銀檢測26款面霜 10款通過毒性測試安全面霜【附完整名單】
利濕湯水有助血液循環
「若想改善黑眼圈,應先考慮是否由基礎疾病所引起。若是則應諮詢醫生服藥解決原發病,自行調理或使用護膚品幫助不大。值得注意是,雖然理論上會把體質大致分成以上幾個類型,但中醫着重綜合考慮患者體質,每個人都會夾雜數種體質表現,而體質亦會隨着用藥、時間及生活習慣改變而轉變。」羅醫師補充。
中醫治療黑眼圈,會從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評估患者身體狀況,再根據每個人體質的不同而採取綜合治療。「多數會內服中藥配合眼部理療,並叮囑患者配合規律作息、飲食及穴位按摩等,多管齊下針對改善黑眼圈,一般都能獲得不錯的效果。」她解釋,內服中藥會以理氣健脾、補腎活血為主,而眼周理療可以選擇針灸、輕柔刮痧及面部穴位按摩,同樣對黑眼圈有改善作用。
而在黑眼圈的日常調理上,可以飲用一些有益氣利濕、健脾補腎的湯水,減少體內的濕阻,加快血液循環,有利帶走體內及眼周積聚的廢物,令雙眼恢復明亮有神。
避免進食生冷食物
羅醫師建議可煲四神湯飲用,基本材料有茯苓、山藥及薏苡仁各15克、蓮子10克,而有需要人士可以在四神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,如經常熬夜或腰腿痠痛者,可加杜仲及桑寄生15克;壓力大、心情不佳者,可加素馨花10克。想更方便可選擇以天然有機玫瑰花焗茶飲用;脾胃虛弱者可加陳皮6克、北芪 10克。
不過,羅醫師就提醒,如黑眼圈嚴重,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,因生冷寒涼性質的食物會令體內的血液循環及代謝率變慢,增加瘀血生成的機會。「另外從營養學角度而言,維他命E能紓緩黑眼圈形成,如黑芝麻、核桃等;維他命A則有助淡化黑眼圈,可多進食如紅蘿蔔及動物內臟等。氣血不足者亦可多吃蛋黃、紅莧菜等含豐富鐵質食物,增加血紅蛋白形成,改善面色。」
同場加映:【活得健康啲】OL上班族常捱夜 湯水達人教整OL必飲救命水
如你有保健美顏減肥心得、抗病經歷想分享,或對都市病症存疑,立即向TOPick【投稿】,被刊登後更有機會獲得精選禮品!
TOPick登陸MeWe啦:https://mewe.com/p/topick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記者:黃依情